「跑旱船」常與水族陣聯合演出,事實上「跑旱船」本是獨立發展而成;它也稱為「划旱船」、「採蓮船」。旱船以竹木架為框,再以彩布蒙上,船就由「坐在」船上的的船姑娘撐演,船邊另外有一位艄公、手持木漿作划船狀,配合鑼鼓樂聲兩人邊唱邊舞。


 


與「跑旱船」常搭配的藝陣最常見的是水族陣,兩者相輔相成,倒是熱鬧非凡,不過布馬陣也有搭配跑旱船的,如宜蘭的林榮春布馬陣就加了彩船,還唱著歌仔,此外,桃竹苗客家庄的布馬陣也有加上跑旱船表演,唱的則是客家山歌。


 


「水族陣」顧名思義是以裝扮水族–魚、蝦、蟹、貝一類動物為主的藝陣,既與河海有關,當然少不得有龍龜在內。


 


這些水族由於體積不都由青少年裝扮,像龜、蝦、鯉魚都祇是象徵性把道具揹在背上,但是龍及蛤蚌則較為巨碩,與蚌相爭的也都很具象化,是因為表演「鷸蚌相爭」是重頭戲的綠故。「水族陣」可大可小,大者七八種水族都有兩三人扮演,小者大都祗有鷸、蚌及漁夫三人,表演「戰國策」書裡趙燕爭戰的典故亦即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」的故事。


 


大規模的水族藝陣較為少見,大概祇有南部才有,把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演得很生動,載歌載舞之餘,還真的有漁翁把網一拋,牢牢地網住了鷸蚌,娛樂之外還帶點啟示,象徵性的故事具體化了,是寓教於樂的典型。



資料來源:網路搜集如有侵權請告知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鑫藝不銹鋼佛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